close


曾經有企業家發下願景,要把台灣發展成為人文科技島,可惜當下的台灣依然只重視科技而輕忽人文。也曾經有政治家發下宏願,要在台灣發展智慧經濟,遺憾的是目前的台灣仍然只強調經濟而忽略智慧。
一般對智慧經濟的認知是,當文明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會開始推崇智慧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從歷史角度來看,智慧經濟應該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與知識經濟之後的第五大經濟發展型態,所以應該是先進而現代的智慧結晶。
再進一步從學理上來看,智慧經濟是集科技、信息、知識、環境、文化、倫理、道德於一體的戰略性與創新型經濟,因此必須包括創新、學習、知識與超越。
智慧經濟在醫學的應用上是否可以得到成效印證呢?或者是反其道而行呢?目前的醫療制度與生態是否支持智慧經濟呢?健保制度是醫學上重科技輕人文與重經濟輕智慧的禍首或撥亂反正的救星呢?
首先值得探討的是,醫學上的人文付出是否會產生科技效益呢?有一位 ?60歲病人,下背疼痛且右腳麻木已有兩三年之久,但症狀時好時壞,下田耕作就麻痛,休息一下就改善。從理學檢查即可推斷有腰椎的椎間板退化、椎間距離縮小、椎間神經孔洞狹窄,因疲勞而不定時壓迫或刺激第五腰椎神經根。對病人仔細說明診斷根據,並依病情建議病人修正日常生活作息,這是人文的素養,當然也是智慧的專業。然而,制度要求證據,病人期待科技,因此病人要求神經傳導與核磁共振檢查,其結果有助科技信心卻使檢查成本增加,但對確診病情與治療計畫有幫忙嗎?對少數需要考慮手術的或許是的,但對大部分只需保守治療與修正生活的病人其實並無任何助益。如果醫師運用智慧與人文來為健保省下不必要的花費,健保會以制度來表示鼓勵與感謝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一位病人在各醫院遊走數個月病情未見改善,曾經做過多少檢查,也花費健保許多資源。當他帶來滿滿的報告與資料來找另位比較專業的醫師,花了比平常病人多了數倍的時間來整理分析,結論是第一張最基本的 ?X光就可以看出來骨頭有惡性組織生長的細微變化。
此時,這位醫師花了許多時間的努力,人文地解答了科技問題,智慧地解決了經濟問題,試問此時,健保會以適當的給付制度來表示鼓勵與肯定他的努力嗎?答案還是否定的。
因為健保給付的是看病的次數,不計算醫師花費的精力時間多寡,也不評估專業智慧所產生的效益價值。所以,如果「一顆糖果比一顆藥便宜」是價值扭曲,則「資深專業看診與新手醫師看病同價」是否也是價值扭曲呢?是否也是間接造成人文被輕忽的制度推手?是否也是產生智慧不值錢的社會誤解?
其實,目前的醫學教育是很重視人文素養與智慧價值的,無論是在通識教育、人文倫理、服務學習、典範啟發、實證醫學、經濟傳承、身體診察(理學檢查)與關鍵思辨訓練,無一不是當今醫學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
然而,如果目前制度不改革,仍使醫師努力練就的一身人文智慧本領不敵科技經濟實用,就代表在現實制度上不鼓勵人文智慧的理想,那又豈能奢談重視科技時兼顧人文價值,與重視智慧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呢?醫學的經濟價值該如何被肯定與推動?實在值得衛生福利部與健保署專案思考一下。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

arrow
arrow

    pzdztrx1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